×
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

中国载人航天简史

2003年,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在太空绕地球走了21个小时,创造了多项纪录。
杨利伟回到地球后,去探望了已经退休的钱学森。从这之后,神舟系列飞船发射后,航天员去看望钱学森已经成了一个“传统”。

这个传统一直持续到了2009年,如今钱老已不在,但航天员每次落地,也会去钱学森图书馆纪念这位中国航天之父。
一、“曙光一号”与“714”工程
1961年,苏美的载人航空飞船先后飞上太空,我国的科学家们也在密切关注国际载人航空飞船的新动向。
此时,钱学森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制人造卫星,先前他制订了我国人造卫星的发展规划,提出了三步走:实现卫星上天,研制回收型卫星,发射同步通信卫星。
这三步走的每一步都跟载人航空工程的加速推进有关。
就在钱学森还在忙着人造卫星的工程时,他就跟赵九章等科学家提出了探索载人航天领域。
尽管此时技术与科技还不成熟,但中国人自古而今对宇宙的设想和想象从未停止,这一次,是中国人飞向浩瀚星河的新征程。
有了钱学森等人的倡导,1966年,我国载人航天元年,学者们和科学家也大胆设想我国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,并且“敢为人后”:要送5名航天员上太空。
要知道,当时国外的载人航天飞船最多只有2个航天员,即使是计划中的“阿波罗飞船”也只有3名航天员。
钱学森看到这么一个5人方案后,经过深思熟虑,认为这个方案未免有些太冒险、激进,于是他建议,需要提出3人或2人的方案,然后进行多方案比较。

1967年,有人在方案中把载人航天工程称之为“宇宙航行”,钱学森觉得有点太夸大,但又处处着手修改。
后来,他看到“巡天遥看一千河”这句诗,受到启发,把“宇宙航行”修改为“航天”,并且以此为界限,在大气层内飞行叫做“航空”,飞出太阳系叫做“航宇”。
从1966年到1970年这四年,钱学森等人一直在做一个大胆的“航空梦”,条件还没有成熟到立马付诸行动。

东方红卫星
不过,随着人造卫星“东方红一号”飞向太空,《东方红》歌曲响彻天际,人造卫星工程暂时告一段落,而此时的航天技术已稍显成熟,载人航天工程进入了议程。
1970年7月14日,“曙光一号”载人飞船研制工程正式展开,同时也有一个秘密的代号:714工程。
为了敲定714工程的细节,再次举行了座谈会,钱学森参加会议听取了学者们和技术骨干的意见,最终敲定:1973年发射无人飞船,1974年发射一艘载人飞船,由两名航天员驾驶。
大方向的规划设计好后,钱学森立马投入了对飞船的设计和研制,秘密从各部队选拔和培养航天员。
载人航天工程是多方面的组成,不仅要研制舱内航天服,还要开发航天食品,对人体进行科学研究。
对此,钱学森亲自奔走,组织了507所(航医所,现在改名为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),时刻关注507所的发展和成长。
在钱学森和聂帅的统筹规划下,我国的载人航天体系逐渐完善,但“曙光一号”在1973年没有按计划发射,千百来的载人航天梦第一次受到了挫折。
二、撒播“航天梦”的火种
1975年,因为某些历史原因,加上经费严重不足,地球外的事情只能先暂时放放,极其耗钱的714工程暂停。
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,一切有关载人航天工程的工作都要停下甚至放弃吗?
钱学森没有答应。507所有好几次面临撤销的窘境,这几次都是钱学森出面,坚决反对撤销507所。
钱学森说:“虽然飞船不搞了,但研究工作一定不能停下来。从长远来看,载人航天肯定是要搞的,只不过是早晚的事情。”
在钱学森的坚持之下,507所减少了工作人员,对航天课题的研究没有停下,并且在1980年初,钱学森坚持每周去507所开研讨会,对一些“卡脑子”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,帮助研究员们攻克难关。
到了1985年,裁军百万,有人主张撤掉507所和29基地。这一次,还是钱学森站出来,态度强硬:“不能撤!”
事情还没完,一年后,有人说507所耗费的经费太多,飞船的事情也暂缓,所里没有事情,要撤!钱学森回应:“研究骨干队伍不能散,研究所不能撤!”

上一篇:研究太空辐射 保障航天员健康
下一篇:没有了